0%

【C/C++】内存对齐

在了解内存对齐方式前,先介绍计算机的存储方式:Big Endian与Little Endian:

  • Big Endian: 即数据的高位在低地址,地位在高地址,并且把最高字节的地址作为变量的首地址
  • Little Endian: 即数据的高位在高地址,数据的低位在低地址,并且把最低字节的地址作为变量首地址。

现实中,某些基于RISC(精简指令集)的cpu比如SPARC、PowerPC等,采用Big Endian,而Intel系列cpu采用Little Endian。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电脑是什么存储格式只需要输入以下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#include<iostream>

using namespace std;

void main()
{
char ch[]={0x12,0x34,0x56,0x78};
int* p=(int*)ch;
cout<<hex<<*p<<endl;//如果是78563412,说明是 Little Endian,如果是12345678,则是Big Endian
}

自然对齐:如果一个变量的内存地址正好位于它字节长度的整数倍,它就被称做自然对齐

​ 对于标准数据类型,它的地址只要是它的长度的整数倍,而非标准数据类型按下面的原则对齐:
 - 数组 :按照基本数据类型对齐,只要第一个对齐后面的自然也就对齐。
 - 联合 :按其包含的长度最大的数据类型对齐。
 - 结构体: 结构体中每个数据类型都要对齐。

字节对齐的好处
  字节对齐的根本原因在于CPU访问数据的效率问题。学过微机原理的都知道规则字和非规则字,8086cpu访问规则字只要一个周期,而访问非规则字需要两个周期。在这里原理也是一样的,只不过这里是32位的操作系统,最多一次访问4字节,而8086是16位的,一次最多访问2字节。假设上面整型变量的地址是自然对齐,比如为0x00000000,则CPU如果取它的值的话需要访问一次内存,一次直接取从0x00000000-0x00000003的一个int型,如果变量在0x00000001,则第一次访问0x00000001的char型,第二次取从0x00000002-0x00000003的short型,第三次是0x00000004的char型,然后组合得到所要的数据,如果变量在0x00000002地址上的话则要访问两次内存,第一次为short,第二次为short,然后组合得到整型数据。如果变量在0x00000003地址上的话,则与在 0x00000001类似。

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自然对齐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#include<iostream>

using namespace std;

void main()
{
int a=0x0abcde11;//a b c 的地址依次减小
int b=0x012345678;
double c=0x0f23456789abcdef1;
char d=0x0fa;

char *ptr=(char*)&a;
printf("a b每个字节的内容:\n");
printf(" 地址 :内容\n");
for(int i=0;i<8;i++)
printf("%x :%x\n",ptr+3-i,*(ptr+3-i));//说明整数是按 little-endian存储的


printf("\na b c d的首地址和地址与字节长度的余值:\n");
printf("a: %x :%d\n",&a,long(&a)%sizeof(a));//从这里可以看成变量的内存地址按变量顺序递减的
printf("b: %x :%d\n",&b,long(&b)%sizeof(b));//各个变量并不一定存放在连续的内存单元
printf("c: %x :%d\n",&c,long(&c)%sizeof(c));
printf("d: %x :%d\n",&d,long(&d)%sizeof(d));
}

上面程序在我电脑的运行结果为:

图1

由上面的结果可以知道:

  • 地址随变量顺序而减小(你可以通过改变变量定义顺序来测试);
  • 我的电脑采用的是Little Endian;
  • 各个变量并不一定存放在连续的内存单元(由c d的地址可知)

对于数组,无论是静态数组还是动态数组都是连续存储的,可以用下面程序来查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#include<iostream>

using namespace std;

void main()
{
int array[5]={0};
for(int i=0;i<5;i++)
cout<<&array[i]<<endl;//输出静态数组的每个元素的地址
cout<<endl;

int *pt=new int[5];
for( i=0;i<5;i++)
cout<<hex<<(pt+i)<<endl;//输出动态数组的每个元素的地址
cout<<endl;

delete []pt;//注意要释放内存

}

上面我们讨论了基本数据类型的内存存储,下面我们来看看类的存储结构。首先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类:

1
2
3
4
5
6
7
8
9
class person1
{
bool m_isMan;
float m_height;
bool m_isFat;
double m_weight;
unsigned char m_books;
};
cout<<sizeof(person1)<<endl;//32=4+4+8+8+8

这里person类的长度为32,其内存单元示意图如下:

图2

在这里是按8字节边界来对齐的。上述变量已经都自然对齐了,为什么person对象最后还要填充7字节?因为当你定义person类型的数组时,如果不填充7字节,则除了第一个元素外其它的元素就可能不是自然对齐了。

下面通过使用编译指令来定义对齐方式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#pragma pack(push,4)// 按4字节边界对齐
class person2
{
bool m_isMan;
float m_height;
bool m_isFat;
double m_weight;
unsigned char m_books;
};
cout<<sizeof(person2)<<endl;//24=4+4+4+8+4
#pragma pack(pop)

这里person类的长度为24,其内存单元示意图如下:

图3

显然,在这里m_weight的地址不一定能被8整除,即不一定是自然对齐的。

从上面可以知道,内存的大小和存取的效率随编译方式和变量定义有关,最好的方法是:按照字节大小从大到小依次定义变量成员,并尽可能采用小的成员对齐方式。

  • 从小到大定义变量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//按照从小到大字节长度来定义变量
    class person4
    {
    bool m_isMan;
    bool m_isFat;
    unsigned char m_books;
    float m_height;
    double m_weight;
    };
    cout<<sizeof(person4)<<endl;//16=1+1+1+1字节的填充+4+8

    这里person类的长度为16,其内存单元示意图如下:

    图4

  • 从大到小定义变量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//按照从大到小字节长度来定义变量
    class person3
    {
    double m_weight;
    float m_height;
    unsigned char m_books;
    bool m_isMan;
    bool m_isFat;
    };
    cout<<sizeof(person3)<<endl;//16=8+4+1+1+1+1字节的填充

    这里person类的长度为16,其内存单元示意图如下:

    图5

​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者所占内存一样,但是稳定度不同,从小到大的方式的对齐方式而发生有的成员变量不会自然对齐。如下所示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 #pragma pack(push,1)// 按4字节边界对齐
class person5
{
bool m_isMan;
bool m_isFat;
unsigned char m_books;
float m_height;
double m_weight;
};
cout<<sizeof(person5)<<endl;//15=1+1+1+4+8
#pragma pack(pop)

这里person类的长度为15,其内存单元示意图如下:

图6

在上面的程序中,double的偏移量为1+1+1+4=7,很有可能不会自然对齐,所以最好采用从大到小的方式来定义成员变量。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